2017年10月22日

垂筒苣苔 (Smithiantha) 特性與在台灣因地制宜的栽培方式

見識過了集合葉美、多花、色艷、花香這四種園藝盆花植物特質於一身的垂筒苣苔 - Smithiantha 之後,實在會令人疑惑這應該是花市盆花的植物怎麼還沒有被發掘上市?

許多人初次栽培垂筒苣苔的經驗多半是以失敗草草收場,然後當在花季看到花友秀出的美圖後又禁不住撩撥,就下手再來種一次。要是每年都得這樣輪迴,任誰都會覺得很煩。所以,為了配合台灣的氣候,作一點栽培上的調整是需要的。基本上只要懂得掌握垂筒苣苔的生長週期以及氣候條件,就可以順利栽培,因為它根本不是什麼難搞的植物。

垂筒苣苔最佳的生長條件即是在天氣不冷不熱時,置於中偏強的光照下生長況狀最為理想。以台灣自然條件來說,秋冬春三季大致上可以符合它的生長需求,但是生長期太短時養不出健康壯碩的植株,結果是花開不夠多,花期不夠長都表現不出垂筒苣苔最高的觀賞價值。但是熱帶/亞熱帶的栽培者也不需要羨慕高緯度國家的冷涼環境,因為高緯度地區對於栽培垂筒也是有其它的障礙需要克服,跟台灣相比絕對沒有比較好。

如之前所提到的,台灣的秋冬春三季的自然氣候可以符合垂筒的生長需求,但是在這三個季節裡栽培出來的效果還是有高低之別。比方說春天開始種,會遭遇台灣夏季的高溫或颱風而中途夭折的機率高,這也是大部分人失敗的原因。冬天時種則會因為生長期太短,種不出花開滿滿的效果。秋天則是我認為最適合在台灣栽培垂筒的起始季節。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已經滿臉疑惑了,因為一般垂筒鱗莖到春天時一變暖就會發芽,怎麼能放到秋天再種?這確實是個好問題,但是反過來想,不要讓它在春天發芽而是控制到了秋天才讓鱗莖發芽生長,可不可以?

會走到這一步實在是因為個人的花房環境條件在夏季太過惡劣,那幾個月花房內動不動高溫就飆過四十度,人都不想待在裡面,何況是植物?因此只好因地制宜來調整栽培垂筒的時間,發現等到日夜溫差變大時的秋天再種真的省事很多。而夏季一般人栽培垂筒遇到的狀況不外乎是植株常常突然就整棵黑掉,或者是怕高溫灼傷葉片而過度遮光讓植株看起來徒長虛弱。所以為了避開這段高溫期可能造成的生理障礙或病害,我的應對辦法就是每年冬末收穫鱗莖之後,作好妥善的處理,馬上送入冰箱冷藏,讓鱗莖繼續處在休眠狀態,延到入秋才拿出來種。幾年下來實作的成果倒是讓人滿意,除了花期會稍微比春天栽培的延後一些以外,其他的生長狀況都很正常。如果栽培環境有辦法在夏季避過高溫的影響,則照正常時間在春天發芽時馬上種下也是很好,亦能避免保存過程中鱗莖可能的損壞

自然狀態下,垂筒不論大小株,停止生長後在日夜溫降到一個程度之間就會催化花芽的形成,然後抽出花梗。秋天種下鱗莖後,因為氣候條件正適合垂筒的成長,所以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大,中途也不會受到高溫影響而生長停滯,因此可以降低栽培垂筒的折損率。秋天再來的台灣冬天氣溫並不會影響垂筒生長,加上氣候穩定讓植株對肥料的吸收效果也好因此垂筒有足夠的時間穩定發展到最佳狀態後再進入花期。總之台灣雖然小,北中南的氣候也有季節上的差異,所以任何栽培上的細節仍然得靠自身去發掘,以取得適時適地栽培的最佳成果。

2017-10-15 拍攝

2017-10-21 拍攝,跟上一張只差一週,但是很明顯的長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