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

試論 Kohleria 培育心得

*本文表述之內容皆代表個人主觀取向及觀察所得,僅供參考。

Kohleria在台灣算是新興的觀賞植物,由喜愛苦苣苔植物的花友引進作觀賞栽培。由於相當適應台灣的風土氣候,因此培養上並不困難,慢慢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及注意,也開始新品種培育的風氣。由於在美國知名的苦苣苔協會TGS每年的例行性展覽中,以Kohleria作為參展品佔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早有許多新奇育種品問世,台灣現正栽培的品種多數來自於此。由於Kohleria的商業栽培並不多,目前以玩家個人收藏為主要市場,但由於此種植物具有多樣性鮮豔花色跟豐富的花量,未來仍有潛力變成市場上熱門的盆花植物或者季節性花台植物。

由於Kohleria由種子種起的小苗期較長,因此在台灣一般自然環境下,每年入秋之後播種是比較理想的時機。如此發芽之後經過秋冬兩季的培養,大多數的小苗都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時開花,夏季高溫期較不利於Kohleria幼苗成長。如果栽培的時機不對,常常會有整批小苗陣亡的現象。

小苗期的Kohleria不可讓介質過度乾燥,以免造成生長受阻,後續長勢將不易恢復

中苗時期仍需水份穩定供給,也必須施用長效肥以滿足植株生長所需

在培育Kohleria新品種的認知上,不同國家的育種者,根據諸多在地栽培經驗及喜好考量,各自有獨到的想法。以Kohleria的授粉機制來說,把花粉塗到柱頭上其實很簡單,種子也很容易發芽,加上培養並不困難,因此很容易出現新的品種。不過,需要重視的是一個全新品種是否達到可以被命名發表的程度,倒是值得好好考量。因為進步的選種攸關保留優良或具有特色的血統,有利於未來用以創造更多青出於藍的後代。在大家都可以玩育種的時代,不論正式登錄與否,一個名字就代表了一個新品種被育出,但如果讓品種名字凌駕於品種表現,對於優化Kohleria的育種成績並沒有正面幫助。因此,擇優選種自然是新品培育的基礎,新品主要講求一種階段性目標的完成,而不只是膚淺的把現有的花色重新洗牌再組合起來而已。

#Hybrid A - 看起來就很普通,沒什麼特色,自然淘汰 

#Hybrid B - 多數人或許沉迷綠臉粉筒的奇異色調,但是Kohleria原生種中就有這樣的花色,所以這是在育什麼碗糕? 不淘汰就丟臉了

#Hybrid C - 這隻就還蠻後悔沒有留起來,現在看就覺得特色蠻強的說 ... 唉 ... 期待下一棵花會更好

#Hybrid D - 好看吧? 五瓣都有直線條 ... 很少見的耶 ... 但是花開不平 ... 也是再見

#Hybrid E - 讓人有從天堂被打入凡間感覺的一棵花,葉子很美但花很鳥,這時候都只能用上帝都是公平的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Hybrid F - 花色白裡透紅,但花數少花梗比例不好,自然滅絕去


以培育品種的角度來看,一開始的出發點即是”育種構想”,講白話一點就是先想好要作出什麼樣子的Kohleria新品種。想好了才會知道要選擇哪些親本比較有可能達成要求。一般來說會建議選擇優缺點有可能互補的親本,但如何才算是優缺點互補?比方說如果先選擇了K. Beltane作為育種的父本,那就先了解Beltane本身的特色之後,再來選擇母本。Beltane的品種特色以株型來說算是非常高大的Kohleria,葉子長而下垂,中肋拱起。以開花性來論是多花的品種,植株長到特定高度之後就會形成多花集中在上半部,以花朵特色來說是綠臉粉筒,綠臉會由濃轉淡,花朵不大也不整形。如果選擇的母本跟Beltane特色相近,那新品在植株上的表現約莫會大同小異於兩親本,在花朵上的表現也會跟親本近似。這樣看來只是把花色重新組合而已,沒有要達成哪種特定育種目標的感覺。相反的,如果選擇了一款葉型端正,花朵大又圓整且株型矮小即可開花的作為母本,這樣跟K. Beltane配對之後的後代就充滿較多的可期待性。當然這樣的組合經常出現”好”或”壞”兩極化或是一面倒的情況,此時則應將不理想的後代淘汰,只保留優秀的個體繼續培養。以上只是舉例說明,其實可以列入考量的親本特色細節仍非常多,留意到細節越多則越有機會培養出令人驚豔的新奇品種。

K. Beltane - 花色有趣的品種,但是株型非常不討喜
如果不長高一點,開花的氣勢就出不來,太高又佔地方,但它有其他的優點,還是蠻多人愛用的育種親本之一


再來要講講重要的新品種性狀,最好的情況是做到看不出親本的缺點而要能具有”獨特性”,但一般來說這種後代的占比很少。因為某些親本的特色非常強烈,子代不可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讓人聯想起來像某個親本。但只要某些性狀在第一眼就能使人感覺樣式有突破,沒有聯想起特定且被普遍栽培的其他老品種,那就算初步成功了。獨特性的要求對新品種來說應該是要遠遠大於美或醜的定義,當然可以美麗又獨特是最好的,若只能取其一,建議應以獨特性為優先考量。選出的新個體都需要進行重點培養,以觀察其具有之性狀發展潛力。簡單的說,沒有經過良好培養的植株是沒辦法表現出完整的實力,而且在命名之後才又發現其他表現更好的類似個體,就難免有捨本逐末之感。

時常關注國外苦苣苔網站中相關Kohleria的育種資訊或成果,以及研究各大苦苣苔展覽中Kohleria參展品種的特色,都有助於建立一套屬於個人的Kohleria擇育眼光與品種分析能力。當然若是能與其他育種者在評選或育種理念上有所交流,可省去不少摸索的時間。而作育種的人很需要主觀與客觀的判斷力,以避免陷入一個普通的新品種被自己或別人過度美化的盲點。

下四張圖除有標品種名的外,其他都是淘汰的,就不逐一解釋原因了,只想說明育種只要手賤就辦的到,但選種真的要靠良心,不然隨便選也有過得去的花色,愛花人士務必破除品種收集的迷思啊 XD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正面育種的態度養成。且不論是業餘或商業取向的品種培育,其實都應該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觀念。從Kohleria播種育苗到分苗以至上盆栽培到開花的這段過程,雖然得花費很多時間與精神,但開花成果如不若預期時就需要有承認失敗的勇氣。不行就再次來過,實在不必為了新品種而新品種。優秀的花,量少質精戰力強,育出一棵勝過百棵普普通通的小菜,也能讓栽培它的人享受到百中選一的樂趣。建立這樣嚴謹擇選的標準,對育種者以及栽培玩家都有好處,才能提升Kohleria整體的育種成果。而育種者也需要了解,這世界上作育種的人那麼多,如何做才能突顯出自己培養新品的目標與想法,如此時間一長,終能找到純粹代表自己心情的Kohleira。

4 則留言:

  1. 你好,因於網路上搜尋參閱 Kohleria 和 Chirita 的資料而進入了你的 blog。
    我很喜歡Kohleria,不只是因為其株相、葉形色、花形色、和它們特殊的氣質,讓我更欣賞的是它們的生存機制,強烈的生存意志以及高度危機警覺意識,讓我覺得它們是很有智慧的一族群。
    我只有養十幾個人工育種和一個原生種,也沒有育種的興趣。看到你培育出一些很有特色的品種,很開心能欣賞到這麼美的植物。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這是需要長期修為以及自我不斷提升生命價值觀才能達到的智慧、心態、與欲望自肅。台灣整個國家的社會狀態,就像是這個世界的金雞母搖錢樹,大多數人的思想與生命價值觀已被迫汙染了幾十年,已沒有永續經營的觀念,需要時間沉澱淨化才能提升。
    謝謝你的發表,Designer’s 系列很美很優雅 ^___^

    回覆刪除
  2. 哈囉,謝謝您的留言。Kohleria確實是很特殊的一群植物,要不是大範圍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台灣被推廣開來,大概就沒機會認識它。這篇心得主要是將階段性的個人想法以文字紀錄下來,這樣,或許哪一天自己迷失的時候還有機會回首當初 XD

    回覆刪除
  3. 這是2012年寫的~ 現在2016年了是否還有其它見解可以分享呢?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