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養成花臉苣苔及其新品培育

花臉苣苔〔Kohleria〕是觀賞價值很高的苦苣苔科植物。具有特殊的花朵外型,顯眼的斑點與鮮豔的顏色,栽培頗為廣泛。根據在本地的一些栽培過程,簡要列出花臉苣苔的特點跟管理上的重點。

根據目前已有記載的17種花臉苣苔原生品種,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往南至祕魯及往東至蘇利南,地處亞熱帶至熱帶,生長海拔由0到2500公尺,但最常見生長範圍在800到2000公尺之間。各原生種之間的型態差異頗大,目前商業栽培的品種皆來自於這些原生種或者雜交後代。現代的雜交品種主要來自加拿大、美國、瑞典、香港以及台灣。

Kohleria Bibbi 帶有花粉的品種,植株高,花色美

Kohleria HCY's Oriental Beauty 花徑大,花壽長,栽培成大株花數驚人

Kohleria Beltane 帶有花粉的品種,植株高,花色特殊
 
以本地氣候來說,唯有夏季高溫期對花臉苣苔的生長會造成障礙,甚者會整株枯矢。其餘秋、冬、春三季皆合適期生長開花。一般在入秋之時即可對花臉苣苔進行定植的工作,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營養累積,可在冬、春之際觀賞大量花開。花臉苣苔的開花期間很長,可不斷的生長開花。花臉苣苔對於光線的需求頗高,光線過強時仍需適時提供遮蔽,都市住宅以東向陽台為合適的栽培地點。值開花期時,若光照減弱或者遇到低溫,部分品種會發生落蕾的現象。

由於花臉苣苔品種眾多,因此定植時需選擇尺寸合適的盆缽。小型品種使用2至3吋盆,依此類推,高度可超過50公分的品種最好是用5至6吋盆來培養。花臉苣苔屬淺根性草本植物,因此不需要使用很深的盆子,若找不到淺盆,植料放少一些也可行。定植時1盆以1至2芽為佳,給予足夠的成長空間,可得到完全生長的植株,如此能孕育單株最理想的開花量。見植株開始生長後,施用速效型的肥料,可幫助新芽成長至開花。開花結束之後,若已時至夏季,可收取地下部鱗莖,稍陰乾後收藏入夾練袋中放置於陰涼處所保存,如此可藉由鱗莖的狀態渡過高溫夏季,待秋涼之後即可重新定植。

Kohleria Manchu 矮性株兼密花性,優良的作展品種

Kohleria Sunrise 矮至中型品種,花朵壽命長,帶銀葉特色

HCY's Kohleria Hybrid (un-named) 利用 Kohleria Beltane 作出的品種

Kohleria Carl 生長旺盛的植株,中型品種

Kohleria Brazil Gem 具有矮性及銀脈葉特色

筆者於2008年底開始試驗性的進行花臉苣苔的實生培養,帶有花粉的花臉苣苔較為難得,除原生種外,大多數常見的雜交後代幾乎都不帶花粉。筆者目前並不了解為何有這樣的現象,此點也是花臉苣苔育種上的一大難題。

已使用過的親本如下:
Kohleria HCY’s Jardin De Monet
Kohleria HCY’s Venus
Kohleria Carl
Kohleria Nicole’s Smile
Kohleria Rongo
Kohleria Bibbi
Kohleria Beltane
Kohleria Sunrise
Kohleria Brazil Gem
以及一些無名的實生品種

由上述這些品種的試驗性組合,大致上了解些許花臉苣苔遺傳特色。原則上都是選用較為低矮的品種當作母本,期望後代不要植株過高,因為過高會相對增加栽培管理上的麻煩,而且運送不便。有趣的是通過這一些組合,看到了一些子代出現銀色葉的特性,在以葉色取勝的花臉苣苔品種中,倒是引導出一些新想法。此外較為可喜的是少部分子代帶有花粉,這樣往後挑選父本株之時,就多了些選擇。

本地幾位培育者的花臉苣苔新作品與其他地區的育種作品有明顯差別,如此也說明了只有17個原生品種紀錄的花臉苣苔,在混種後所產生各種不同的特色已與原生品種既有的外貌相去甚遠。往後只要在差異化間取得協調的成果,一定可以不斷產生新穎的作品。

Kohleria Designer's Hybrid 利用 Sunrise 培育出的矮性品種

Kohleria Designer's Hybrid 的銀色葉脈

Kohleria Designer's Sunny Bouquet 每節著花性良好

Kohleria Designer's Hybrid 葉色葉型株態皆美,但花朵實在不怎樣
所以,有時臨門一腳真的很難踢進去啊 ... 殘念 ...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